千趣阁

第17章 技能融合新术,揭秘八艺开始

天才一秒记住【千趣阁】地址:qianquge.com

“‘注流’之法…确有其实…但此法…以守阳在心门…注阴气于体…为邪曹修行…最根本之法门…且…各家‘阴司’…所修之…‘注流’法…皆有其…异同…各藏玄妙……

“我所修之…‘注流’法…乃是我北门婆山…阴司…所传之…‘龙须注流’…之法……”

话到此间,不死头颅将这所谓的“龙须注流”法,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江寿听得十分认真,很快就发现了该法门的精妙之处。

他现在通过职业面板得到的“注流”法,乃是在汹涌的阴气水流,与自身这个“瓶子”之间,加上一个漏斗,大大增加阴气的利用率。

效果十分显著。

而对方的这门“龙须注流”,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阴寿调动之法,将外界汹涌灌入体内的阴气在体内汇成特殊的漩涡。

进行一番揉捏、凝炼,使之形成一根根宛若龙须般的细线气流,穿行于体内。

每过一处,龙须融合一分,直至彻底转化为阴寿。

这同样也增加了阴气的利用率,是一门精妙的法门。

江寿认真从旁倾听,而后又亲自做出尝试。

主动引外界阴气入体,并按照不死头颅的具体施术法门运气,果然发现外界的阴气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在盘旋的涡流反复凝炼之下,凝成根根深黑的龙须细线,很快转化为自身的阴寿。

在此过程中,江寿始终怀着警惕之心,暗暗关注着该法门对自身的影响,尤其是对心门内深藏着的阳气的影响,半晌后,他睁开了眼。

果有奇效……

而且,此法配合自身本就在使用的“注流”法,二者相结合,兴许还能更进一步的提高自身修行的效率。

正想到这里,面前忽然浮现出深黑色的文字。

「你成功获得——术“龙须注流”」

这就已然说明了,对方所传的法门是真的,这次没搞小心思

紧接着,居然又有职业面板的文字连续闪出。

「术“龙须注流”,术“注流”,契合度95%,正在融合中……」

没等江寿有什么反应,一个崭新的技能就出现在江寿的面板技能栏中,并直接继承了原本的熟练等级4。

「你成功获得——术“长息注流”」

他的眼皮微微一挑,没想到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他就将两个内有融合潜力的技能,整合到了一起。

而且根据不断汇合入头脑中的知识洪流,与融入自身的熟练度来判断,这两个技能的融合绝不仅仅是单一特性的融合,而是真正的全面结合,综合二者的优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此,衍生出一门全新的注流法。

相比过去,效率至少要高上三四成之多。

未曾想,他才刚开始接触对方所藏的知识,收获就如此巨大……

这不由让江寿内心非常满意,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点点头说道:“此法确实有效,我会回去好生修行的。

“你此前一直提到的‘阴司’是做什么的?怎么还有‘各家’之分?”

不死头颅显然没想到江寿会询问这种本该人尽皆知的问题,短暂沉默了一下才道:“我…不知…外界…而今变幻成…什么模样…我所在时…这世间修者…只有两大类…区分……”

对方断断续续将其所认知的情形,与江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不听不知道,一听却让江寿大吃一惊。

原来古时候的修者,和现今的修者竟然真的是天差地别……

现今的修者完全以饕国朝廷作为主体,划分各司,每個重要部门都有不同的殊业传承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几乎都是“官方”的修者。

要听从朝廷指派行事的。

哪怕是“真武堂”这种名义上的江湖组织,与朝廷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彼此之间保持着极深的关联。

简而言之,特殊职业都被朝廷各司所垄断了。

民间虽也有极少量的特殊职业,却称得上是异端,传承残缺、良莠不齐,前途无光,且其能力也远远不及各司所掌握的殊业强大。

这便是当今的修者界情况。

而在与今相隔有上千年之久,可以追溯到前朝食国立国前的历史中。

修者界的秩序并非如此,其并不依托于朝廷存在。

甚至可以说,在食国立国以前,朝廷,也就是俗世上的王朝变迁,甚至与修者界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世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玄鉴仙族》《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段子园】《终极火力》《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北宋穿越指南》《我有一个修仙世界》《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小粉书

《俗道神职》转载请注明来源:千趣阁qianqug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三国群雄在异界传奇掌门太玄大宗师东方不败元神真仙神级大亨逆草网管修仙传太始仙庭文化改造修仙界大唐剑歌行猿入洪荒车辚辚马萧萧万古天宗永镇众生冰枪雪姬梦醒修真录修真往事堆月箫玄门大千乐红尘大枭雄系统天河剑派冬之蝶万里无涯几多仇术士天成大魔金仙量劫末法修真新时代灵域兵魂酒入轮回天心怒武林真魔传十劫散仙天威修真文明缔造者尘根公子留仙魔宗崛起修道聊斋